《在人间》中高尔基‘人间’的含义

发布于 2022-12-15 12:52:56
关注者
5
被浏览
333
1 个回答
柠檬
柠檬 2022-12-15
过去终究是过去,过去的遗憾不能填补。

《在人间》中高尔基‘人间’的含义

在阅读《童年》对高尔基的童年生活探究的过程中,总在思考难道这是一种非人间的生活吗?因为在高尔基《童年》中有这几段话,如:“外祖父对我说:‘喂,听我说,你不是一枚奖章,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,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……’”,“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”。其中都有写到“人间”,而这个词在此,总让人感到阿廖沙一直都没有生活在“人间”之中,但这是不可能的,莫非“人间”一词有其特殊的内涵?带着这个疑问,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,认为“人间”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容,有以下几种可能:第一:也许高尔基认为自己的童年非常的阴暗,所以感到那不是“人间”的生活。第二:也许犹如引出下文一般,引出了自传体小说第二部《在人间》。第三:也许“人间”代表着阿廖沙从此要离开外祖母等亲人一人生活,开始自谋生路的流浪生涯,开始自己真正的人间生活。假设一,虽然当时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,但是阿廖沙表现出了他的坚强勇敢和善良,对生活有着积极态度与反抗精神,并在逆境中磨练了自己的意志,不安于现状,对于高尔基来说,其实这样的一段童年,铸就了他坚强、不屈的品质,而童年的生活,正如一些难免遇到的困难罢了,我们认为,对于这样的困难,高尔基更是要感谢他们,他并不会认为童年的阴暗就是自己的羁绊,而且他一直在外祖母的关爱下,外祖母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。她对阿廖沙的影响,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:“在她没有来之前,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,但她一出现,就把我叫醒了,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……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,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。”所以在这阴暗中,多少还有着曙光,这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。假设二,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,应为这两部小说有联系,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而且用“人间”这个词语,正好引出了《在人间》,并且在《在人间》中,第一章第一段是如此:“我来到人间,在城里大街上一家‘时式鞋店’里当学徒”,与上文“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”相呼应。另外书中也提到他的幸福生活是开始读书,他好读书,乐读书,读书的生活就是他幸福生活的全部。假设三,《在人间》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。这段时期为了生活,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,当过绘图师的学徒,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,当过圣像作坊徒工。在人生的道路上,他历尽坎坷,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。这部小说描写了阿廖沙成为少年后的生活经历,这“人间”所代表的阿廖沙人生经历,也好似引出下文一般,阿廖沙还是那样的坚强,在逆境之中,奋力地拼搏,成功对于他来说,千里之外也并不会感到遥远,那也会成为咫尺。而且我们联系了一下作者高尔基的童年发现,高尔基从小在苦难中长大,9岁时,曾一面捡破烂,一面在郊外一所小学里念书。这是他进过的惟一的学校,而且只读了两年。11岁的高尔基便走向“人间”,独自谋生了。底层社会却成了他真正的大学。因此,我们认为《童年》最后几段的“人间”的内涵,一方面阐述了人间的苦难,生活的辛酸,磨练了他的斗志,感受到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状况;另一方面,在结构上也由“人间”及“童年”,其实“童年”是打开“人间”的钥匙。

联系
我们

分享
好友

手机
浏览

手机端访问
扫码手机浏览